close

明天要去掃墓,一年一次的機會…突然想起關於稱呼媽媽和爺爺的事


小時候一直有些不明白


我們稱自己的媽媽"阿依喲"<---因為和媽媽是說台語,以為這是台語的講法


爸爸對我們稱媽媽為"依啊"<---因為和爸爸是說客語,以為這是客語的講法


爸爸稱自己的爸爸(我們的爺爺)"啊束"(阿叔?)<---以為是客語的講法


上小學時,偶然一次被問到媽媽的台語…說出來的答案和別人不一樣?


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家的稱呼很特別。


有人說:早期環境衛生常識與管理不佳,沒有豐富的食物,致使小孩夭折比率相當高,為避免牛鬼蛇神將小孩帶走,就要求小孩對父母不以阿爸阿母稱呼,而改以阿叔阿姨稱呼,阿姨又暱稱姨阿。"


也有人說是平埔族人的叫法


http://blog.libertytimes.com.tw/winfd/2007/12/11/6599


這個說法倒是比較符合我的想法


記得大學上通識課程時,教授有講到,漢人的特徵就是腳小指甲會多一塊


那時我了解了…哦…我的腳指甲就是耶!那我到底是平埔族還是漢人?


或許很多客家人或福佬人其實原來是平埔族的後代
只是在清代的漢化政策之下被同化而不自知..


有一個現代地平埔特色是 拜地基主或拜土地公的習俗
因為在中國文化裏是沒有地基主的拜拜文化..爐主文化也是平埔族的文化


 


但是…在腳趾甲這個說法


漢人具有以下四個特徵表現:
1.腳的小拇指指甲 有一條小裂縫
2.手臂內側有一條線.(下手臂內側,靠近關節處)
3.門牙內面呈凹槽狀
4.單眼皮!~


平埔族人有幾個特徵,若是想要驗證自己是否是平埔
族的後代,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。

一、做DNA比對。

二、查看祖墳墓牌或神主牌,若刻有台灣本地如大社、新港等族名
稱者,可能是平埔族。

三、看姓氏;清朝曾賜五十姓給平埔族,例如:潘、兵、機、米、
標、宜、莫、萬、卯、加、力、來、東、月、夏、劉、林、郭、吳
、陳、趙、鄭、李、楊等。

四、查看教會早期的受洗名冊。

五、查閱祖先長輩的戶籍騰本是否有平埔族的名字,或是註明有
「熟番」字樣。

六、是否有祭拜祀壺或阿立祖。

七、察看人的外觀,凡有雙眼皮者,多半是和平埔族混血。

八、看腳的小趾頭是否多出一片指甲,若沒有,則可能是平埔族。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米小漿 的頭像
米小漿

米小漿@筆記本

米小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